北京商报讯(记者岳品瑜董晗萱)进入最小可行性产品(MVP)阶段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以下简称”货币桥”)接连落地应用。5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兴业银行温州分行通过货币桥为当地某企业成功办理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该笔交易不仅是温州市首笔货币桥跨境支付交易,同时也是浙江省截至目前金额最大的货币桥业务。
货币桥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同中国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联合发起的,在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支持和协调下共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应用的项目,旨在通过区块链/分布式账本(DLT)技术,实现点对点跨境支付,打造以央行数字货币为核心的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扩展性且符合监管要求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推动数字货币国际合作及人民币国际化。
回顾货币桥项目起源,可追溯至2021年。2022年,货币桥项目成功完成了基于四种央行数字货币的首次真实交易试点,开始探索进入最小可行性产品(MVP)阶段。为实现这一目标,参与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各参与方区块链节点本地部署,商业银行开展真实交易试点,货币桥项目指导委员会对MVP阶段的平台治理架构、法律框架、业务规则进行规定等。2024年6月,货币桥项目正式宣布进入MVP阶段,司法管辖区内的货币桥参与机构可结合实际按照相应程序有序开展真实交易。
“发展至今,覆盖场景范围有了明显提升,在交易成本降低和交易速度提高上也展现显著优势。”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评价道。值得一提的是,货币桥的点对点结算模式减少中间代理行环节,可以赋予金融机构降本增效与竞争力提升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也能够通过降低跨境支付费率带动跨境普惠金融发展。
凭借这样的优势,如今有越来越多银行参与货币桥项目的应用。2025年3月,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落地深圳市首笔跨境资金池资本项下货币桥跨境结算业务,为某大型跨国集团办理6.37亿元跨境人民币汇款;5月,农业银行新疆分行成功落地新疆首笔服务贸易项下货币桥支付业务。
事实上,商业银行在货币桥项目落地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王蓬博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到,技术上,它们共同参与和推进底层技术架构,并完成交易验证、清算等核心功能,同时在场景上不断拓展,在外贸等领域落地数字货币产品。未来,随着代币化资产的兴起,银行还可利用货币桥的原子结算功能,实现数字资产与数字货币的同步交割。
值得注意的是,在顶层设计方面,如今也有更多对于货币桥建设的政策倾斜。《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两大事关区域金融发展的重磅文件,均提出”稳步推动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支持在沪数字人民币运营试点银行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创新特色场景。支持外汇交易中心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提供外汇流动性管理及兑换服务”。
王蓬博指出,全球跨境支付规模持续增长,而传统Swift系统在效率、成本等方面的短板日益凸显。因此,货币桥或可以凭借实时结算、低费率等优势,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高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延续,在跨境贸易、外汇交易等领域更广泛地被市场接受。在下一阶段,更可以作为数字人民币出海的有价值的通道之一。
不过王蓬博同时提醒到,各国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政策有差异,企业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参差不齐,货币桥项目还需要时间验证。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