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一项新的美国法律为稳定币确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监管规则,从华尔街金融巨头美国银行(BAC.US)到美国中小型商业银行Fiserv(FI.US)等金融公司正准备推出其各自的基于美元支持的“链上金融”体系,但有数字资产专家警告称,稳定币以及“链上金融”的未来之路可能并不简单。
《天才法案》(即GENIUS法案)为稳定币制定联邦规则,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7月18日签署《天才法案》使之正式成为法律,为与美元挂钩、被称为“稳定币”的加密货币代币设定了联邦规则和官方指导方针。这项旨在促进加密货币等数字资产使用规模的首部美国法律,可能为数字资产成为日常支付与跨境转移资金的方式铺平道路。
稳定币旨在维持货币恒定价值,通常为与美元1:1挂钩。近年来,稳定币的使用激增,尤其是在加密交易者在比特币与以太币等其他代币之间进出资金时,以及在跨境金融服务方面的渗透率加速增长。
稳定币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加密货币,通过锚定美元、欧元、黄金等核心储备资产来维持稳定价值比例。随着制定稳定币监管框架的关键立法在美国国会加速推进完成,这类维系价格稳定的加密货币开始步入全球金融市场的主流资产领域。
稳定币的本质上是“链上的美元”,用高流动性美元资产(现金、短期美债) 1:1 做底层抵押。稳定币将“美元”与“区块链”结合,提供了兼具稳定与高效的新型支付载体,也让资本市场看到“数字美元化”的商业潜能。毋庸置疑的是,高利率以及加息周期令这些储备赚取可观利息,为稳定币发行商们(比如 Circle、Tether)带来接近银行级利润,同时也提供“准货基”收益。
如今,一系列金融公司甚至零售公司正在酝酿各自的稳定币战略,以抓住稳定币所提供的即时支付与极速跨境结算的重大机遇。传统银行处理支付轨道上的审查款项可能需要数日,涉及跨境交易时则往往更久。
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考虑发行稳定币的公司甚至包括沃尔玛和亚马逊。沃尔玛与亚马逊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加密货币爱好者们今年以来热议的所谓“tokenization(即“代币化”)”则以 RWA(Real-World Assets,现实资产上链)为核心——包括国债、贷款、基金份额、房地产、应收账款、碳信用等可衡量价值的传统金融/实体资产上链条,指任何原本存在于传统金融体系或实体经济中的可计量价值,被映射为链上可编程、可转让的数字化资产代币。今年以来,稳定币已成功验证链上支付路径以及“链上金融”核心逻辑,花旗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月度稳定币结算量已达 6,500–7,000 亿美元,甚至传统银行业巨头们陆续计划发行自有稳定币。
多数研究将 RWA 概念描述为“将有形或离链资产的所有权,通过智能合约发行的代币在区块链上表示”,世界经济论坛指出,代币化让这些资产获得统一的共享账本、实时结算与可编程属性,从而降低交割风险并提高效率。对于传统银行巨头们而言,继稳定币之后,广义上的RWA代币化浪潮既可大举拓宽营收来源,也能在合规框架下进一步探索区块链效率红利。
根据Ripple与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预测数据,预计2033年实现代币化的现实资产规模(以RWA为核心)或将超过18万亿美元,预计自2025年以来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有望达 53%。
专家警告称一些重大障碍仍然存在
然而,一些专家表示,这项新法律不会立刻“打开闸门”。企业对稳定币的“新机会”将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复杂考量,既涉及监管与货币战略层面也涉及底层技术与基础设施层面。
通常来说,一家公司必须踏上漫长流程来部署自有稳定币,或者决定是否更合算地将现有稳定币(比如稳定发行方 Circle发行的稳定币USDC)整合到其业务中。
企业首先需要确定其稳定币的具体用途。例如,零售平台可以向顾客提供稳定币用于购物路径,这或许会吸引对加密货币交易更熟悉的用户。一些公司则可能将其用于内部的跨境支付,因为稳定币可以实现近乎即时、且费用通常低得多的跨境支付,但是面临加密货币资产安全的相关问题以及面临黑客威胁的概率也将随之提升。
自己创建还是采用现有的稳定币?
一家企业计划在未来一段时间如何使用稳定币,可能将会影响其是自建稳定币还是与现有的稳定币发行合作伙伴合作。
“预期用途将非常重要,”Steptoe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Stephen Aschettino表示。“这究竟是为了真正驱动客户与发行方进行互动,还是发行方的主要动机是拥有一种更具普适性且即时支付效应的稳定币?”
对于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而言,稳定币将带来新的合规成本与监管要求,因为《天才法案》要求发行方遵守反洗钱与“了解你的客户”(KYC)等核心监管要求。
穆迪合规与第三方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高级总监 Jill DeWitt 表示:“那些已经拥有健全的KYC风险管理与监管变更管理程序,或正在致力于实施这些程序要素的机构,可能具有竞争优势。”
很可能享有这种优势的一类是银行机构们,他们对筛查制裁相关风险与核验客户身份的具体途径并不陌生。
华尔街开始聚焦自有稳定币
华尔街金融巨头美国银行与花旗集团正积极考虑发行自有的稳定币,而不是直接采用泰达币等现有稳定币。两家华尔街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在上月的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其他如摩根士丹利则在密切关注稳定币领域的发展趋势。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 Jamie Dimon 表示该行将积极参与稳定币业务,但未给出具体的细节。
在稳定币正式上线前,华尔街传统银行巨头们往往需要权衡多项因素,其中包括持有代币可能如何影响流动性监管要求,来自FIS数字货币产品与战略业务的负责人 Julia Demidova表示。
根据现行的美国银行业法规,将稳定币等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的银行,可能被要求持有更多资本。
“《天才法案》当然很好,但如果银行在审慎性的银行监管准则下将其稳定币计入资产负债表,你仍然需要关注该资产的风险权重。”Demidova表示。
选择“许可自由”还是私有化区块链?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发行稳定币。与其他加密货币类似,稳定币是在区块链上创建的——一种记录交易的数字化账本。
当今已有数百条区块链网络存在,其中以太坊与 Solana 是两条最受欢迎的底层区块链网络。二者均被视为公共或“许可自由”的区块链,因为这些区块链网络上的所有交易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但需要注意,通常来说公开的是地址、金额、时间、合约调用等链上数据;发行方们通常选择不公开的则是持币人的真实身份与KYC资料(这些通常掌握在发行方、交易所或数字资产托管机构手里)。
不过,目前尚不清楚发行稳定币的公司会优先考虑哪些属性。Demidova表示,特别是银行,可能会选择自建私有或“许可制”的私有化区块链。她表示:“银行会期望并要求非常明确的治理与架构。在那种许可自由的环境里,并没有相应的治理与控制措施到位。”
因此,若一家企业对交易可见性有更高隐私/治理诉求,可以考虑许可链/私链、企业版 L2或合规型受限代币等架构,但这意味着牺牲公链的开放可组合性,需要在透明度、合规、成本与生态互操作之间权衡。
另一些机构——例如为企业发行自有稳定币提供基础设施的Bastion的首席执行官Nassim Eddequiouaq则认为许可自由区块链也有其优点。
他表示:“我们看到对那些已有用户采用、在大规模(包括交易活动激增期间)经受过考验的既有区块链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尽管《天才法案》已签署成法,但一些具体细则的生效日期可能要到数年之后;与此同时,联邦银行监管机构预计将出台规则,以填补某些监管空白。
例如,货币监理署预计将出台规则,界定若干风险管理与合规要求。在新的美国框架下,美国财政部将必须就外国稳定币监管制度及其与新的美国框架的兼容性发布规则。Aschettino表示:“这些复杂的事情将不得不分阶段推进。”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