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CES 都在产生共识,今年的共识是「端侧 AI」
为什么「端侧 AI」成为新共识作者 | 张勇毅编辑| 郑玄上周刚刚结束的 CES 2025,共计吸引了 4000 余家厂商以及超过十万名观众参展,统观活动和展览的全程,从内容丰富程度来看,仍然无愧于「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展」的名号。但真正让 CES 配得上「消费电子届春晚」的,除了 ......
人工智能革命推动电力需求激增,美国兴起天然气发电厂建设热潮
IT之家 1 月 13 日消息,据金融时报报道,随着大型科技公司转向化石燃料以满足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巨大电力需求,美国正迎来天然气发电厂建设的热潮,这一趋势可能危及气候目标的实现。IT之家注意到,能源咨询公司 Enverus 表示,到 2030 年,美国将新建多达 80 座天然气 ......
混乱、分裂、吞并:2024年AI的信仰之战
2024年,硅谷的生成式AI大战丝毫不比2023年逊色,只是这一年的AI战争更残酷更直接:巨头们不但拼模型能力,还拼爆款产品,同时继续投入数百亿美元拼算力建数据中心;而几家一年前还是明星项目的初创企业却因为资金烧光,直接被巨头吞并。在学术界,技术领袖们对AI的未来 ......
OpenAI:芯片、数据、人才,美国不仅要赢,也必须要赢
美国当地时间1月13日,OpenAI公布了“AI经济蓝图”报告,旨在帮助美国在人工智能创新领域保持全球领导地位,并希望公众能够公平地获得和使用AI技术,推动美国的经济增长,以此阐述给政策制定者可采取的策略建议。OpenAI表示: 鉴于AI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需迅速行动,充 ......
英伟达批拜登政府:AI芯片出口限制计划只会损害美经济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月9日,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批评即将卸任的美国拜登政府关于对人工智能(AI)芯片出口实施新限制的计划。英伟达方面表示,这一政策只会损害美国经济,并将受到美国工业界和国际社会的批评。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据报道,英伟达副 ......
马修·杰克逊:面对AI,没有什么工作是永远安全的
自从2016年,人工智能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 (AlphaGo) 打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之后,AI是否会取代人类的追问此起彼伏。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否定观点认为,这些无情的机器,永远无法像人一样理解人的情感。但在2024年,多项科学实验表明,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研究大语言 ......
美媒纳闷:芯片限制下,中国怎么还能在AI领域取得这么大进展?
【文/观察者网 赖家琪】“受到美国芯片限制,中国怎么还能在人工智能(AI)领域取得进展呢?”美国《时代》周刊1月8日发问道。该杂志指出,中国近期发布的一连串模型表明,美国的AI领先优势已经被缩小了。去年11月,中国科技巨头腾讯推出了大语言模型Hunyuan-Large。在 ......
三问“AI 2025”,五款大模型这样说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正在快速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2025年,AI技术发展将呈现哪些核心趋势?产业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你最看好哪家中国AI企业?中国电子报记者向目前市面上的五款主流AI大模型应用提出了三个问题,让我们一起从大模型视角看看2025年AI发 ......
微软开源140亿参数小语言AI模型Phi-4,性能比肩 GPT-4o Mini
IT之家 1 月 9 日消息,在 2024 年 12 月 12 日发布后,微软昨日(1 月 8 日)在 Hugging Face 平台上,开源小语言模型 Phi-4,感兴趣的开发者和尝鲜者可以下载、微调和部署该 AI 模型。IT之家注:该模型参数量仅为 140 亿,却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甚至超越了参数 ......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科创AI,未来已来
今日(1月9日),三大指数纷纷低开,深指、创指快速翻红。市场首批跟踪科创AI指数的科创AIETF(代码:588790)今日正式上市,为投资者提供布局AI方向的新工具。科创AIETF(代码:588790)开盘直线冲高,涨超1.5%,成交额已超1亿元,换手率54.92%,交投活跃。成分股中, ......
在生成式AI时代“抱团取暖”:全球两大视觉内容巨头宣布合并,37亿美元图库巨头或将诞生
每经记者:可杨每经编辑:杨夏当地时间1月7日,全球视觉内容平台Getty Images(NYSE: GETY)与Shutterstock(NYSE: SSTK)宣布达成合并协议,计划携手打造全球领先的视觉内容公司,合并完成后的公司价值将接近7亿美元(以1月6日美股收盘价计算)。此次合并消息传出后, ......
视觉模型训练成本一年下降80%,中国AI厂商“掀起”全球算力降价潮
2024年过去,AI又走过了狂奔的一年,大模型加速落地的热切、应用场景创新的火热和高投入、商业化缓慢带来的“下牌桌”焦虑同时处在这个行业。回过头看来,过往行业共识的一些问题在2024年中被打上了问号,例如智能算力还是否短缺、中国AI企业的“算力焦虑”是必要的吗? ......